說真的,如果你真的是為了看什麼介紹或者心得而來看這篇文章的話,我想,你現在要做的事情,就是趕快移動你的腳步,不要管這個天殺的鬼颱風,馬上去書店買一本回來看就對了!這是麥田捕手!天呀!這本書的名字你還沒聽到長繭嗎?這裡沒有心得,快點去找來看就是了!
因為,內容跟心得沒什麼好說的,所以,我們來談談除了內容之外的其他事情。
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,我覺得很困惑。因為對於翻譯者的部份,完全沒有任何的介紹,我心想,如此經典的一本書,為何會連譯者的背景都完全沒有交代呢?因為,我在這邊為譯者作個小小的介紹。
這本書的譯者有兩位,第一位是施咸榮。施咸榮在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,同年8月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工作,1981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,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美國文化研究室主任、副所長、研究員。1993年因病去世,享年66歲。
他翻譯了許多的西洋文學,譯作與著述大約有八百萬字,四十多本書的翻譯,為了紀念他,大陸方面固定舉辦施咸榮翻譯學術研討會。是個對大陸翻譯以及外國文學研究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人。
另一位作者,是祈怡瑋。他是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創意寫作碩士,目前從事中英文筆譯工作。
因此,這次中文正式授權版的麥田捕手,應該是簡體中文版,再經過祈先生的潤飾之後的成品。而這個版本,讀來相當的通順,而且非常生動,跟以前在市面上看到的不知名版本比起來,簡直就像是重新看一本全新的好書一般,充分感受到主角一個人不斷的自言自語,剖析自己看似堅強,卻脆弱的無與倫比的內心。
譯者施咸榮在接受訪問時,也有稍稍敘述一下翻譯這本書的背景。他為了翻譯這本書,細心研讀了許多有關英美當代社會與文化情況的書籍。也認為,對美國的認識不能老停在“紙老虎”這種印象上,有必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加真實的美國,而《麥田捕手》(大陸譯名為《麥田裡的守望者》)正是美國當代思潮的一種反映。
村上翻譯版,封面很乾淨。
另外,《麥田捕手》的日文版,則有村上春樹在2003年時翻譯了新版。不過,我本以為村上的自我孤寂感,對於《麥田捕手》,有加分的作用,不過,在日本一些評論中,對於村上春樹碎碎念得行文風格式的翻譯不太認同的樣子。是蠻令人意外的一件事。
此外,這裡也有村上春樹與日本著名的譯者柴田元幸對談有關《麥田捕手》成書的過程。令人感到有趣的是,村上到最後還是沒看過野崎孝在1964年翻譯的版本。也許是怕混淆翻譯的節奏吧?
總之,這次的版本我認為相當成功,即使之前已經看過別種版本,仍然值得再看一次。
資料來源: